1、應激狀況下的菌群變化
關于應激狀況下人和動物的相當數量的研究已經確定應激對腸道菌群的影響。比如,斷奶時的豬或腸道感染的肉雞,腸道菌群都會發生極其巨大的變化。因此,在應激狀況下,維持有益菌的數量對動物有好處。我們可以通過外源補充有益菌或者提供功能性纖維來促進內源有益菌增殖。理想的情況是以上兩種方法的結合,可能獲得最佳效果。
2、粗纖維是一個過時的概念
大家所熟知的粗纖維是一個所有日糧纖維僅具有相對較少功能時才使用的概念。比如,它不包含半纖維素和果膠,但是這兩個成分對腸道微生物的系列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人們基于其化學組成來計算凈能來決定其應用,但是它對腸道細菌的貢獻卻沒人考慮。類似的形式,如酸性洗滌纖維和中性洗滌纖維有助于我們了解某些原料的纖維含量,但是對鑒定纖維品質卻沒什么幫助。
3、纖維不只是抗營養因子
毫無疑問,過量的纖維將影響營養素的總體消化率,這點在很多早期的研究中早已證明。但是并非所有的纖維都是如此。比如,人們認為果膠形成一種膠凍狀的形式會減少鐵的吸收,但是實際上研究卻發現它反而促進鐵的吸收。這是因為小溶性纖維縮短了通過時間從而使消化更好。當然,這在一定濃度下是正確的,因為我們確知過量的可溶性纖維,如小麥和大麥里的可溶性纖維可能實際上減少消化酶與營養素接觸。
4、4、需要從生物學的角度定義纖維
在實際應用中,腸道菌群對兩種形式和功能的纖維有反應:可溶性纖維和可發酵纖維。有時候,一些纖維是部分可溶的(如半纖維素)或部分可發酵的(如纖維素)。因此我們沒有一個簡單的方法僅根據其化學特性來確定每一種纖維。所以,每種纖維的組成都很復雜必須單獨進行分析和確定,這是個費時費力的工作,可是除此之外又別無它法。
5、動物對不同功能性纖維的需求
當我們收集了一定數量的樣品后,我們才能認識到這一問題的復雜性。老齡動物中,不可溶纖維只對腸道蠕動有好處,但對總體能量供應則很有限。在年輕的動物中,情況就變得非常復雜。在特定情況下,需要可溶性纖維來減緩食糜通過小腸的速度,但是需要在大腸有一個健康的發酵模式以保證整個腸道的健康。因此,要根據動物的年齡來確定可溶性纖維和不可溶纖維的比例。這是極其困難的,尤其是考慮到這一比例很有可能還要受動物健康狀況的影響,健康的和不健康的又有不同。
6、6、人的纖維營養最先進
在人的纖維營養王國里有大量的文獻,但是動物營養學家卻不知道。由于人和動物的消化系統的相似性,腸道健康問題相近性,食用的纖維也沒有極大的不同,所以理論上來說人類營養學中的研究結果有助于促進我們對纖維和健康相互關系的理解,至少可以作為一個跳板。畢竟,斯科島的希波克拉底(西醫之父)曾經說過“藥補不如食補,把藥材當作食材”。
我們不能再死抱著粗纖維這一概念了,我們需要著眼于纖維的可溶性和可發酵性。大量的研究工作需要開展來確定每種纖維的效果以及它們在不同動物、不同應激條件下合適的添加量。纖維原料也應根據其功能性纖維的濃度來定義。我們也應該把著眼點從纖維的濃度轉移到纖維的生理功能上來。纖維無所謂“好”或者“壞”,因為有大量種類的纖維,每種都有不同的作用,而效果又受動物的年齡和其它條件的影響。
【網站聲明】
1.頻道所刊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意味著本網站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所刊發、轉載的文章,其版權均歸原作者所有;附帶版權聲明的文章,其版權以附帶的版權聲明為準。
3.我們轉載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權或知識產權,以及轉載出處出現錯誤,請及時聯系文章編輯進行修正或刪除,謝謝您的支持和理解。